研究生培养

2013年太阳成集团tyc122cc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太阳成集团tyc122cc太阳成集团tyc122cc的前身是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成立于1958年,19996月更名为化工学院,20021月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1月新组建为太阳成集团tyc122cc。太阳成集团tyc122cc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有食品科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化工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化学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应用化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化工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轻工业芦荟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4个教学科研平台,固定资产总值1.2亿元。

 

太阳成集团tyc122cc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教职工80余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含双聘院士2),教授21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0多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北京市级人选2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2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6人,北京市科技新星5人,40多位教师在多个学术团体机构担任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执委、委员、编委等社会职务。太阳成集团tyc122cc经过多年的发展、凝练,在食品香料香精、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化妆品、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太阳成集团tyc122cc是一个教学研究型学院。多年来,学院坚持以人才立院、特色兴院、科研强院为目标,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为教学特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共培养了5000多名合格的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学院科研成果丰富,近年来重要含硫食用香料的研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重要香原料2-甲基-3-巯基呋喃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的研制与应用天然级肉味香精生产技术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原味浓缩肉汤生产技术项目荣获2010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原味肉味香精生产关键技术好氧生物脱氮新技术及在氨基酸制造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分别荣获2010年度、2011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学院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出版专著近55部,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863” 计划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2011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近2千万元,学院科研经费连续多年保持全校第一。

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1. 专业名称及代码: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招生人数30左右

2. 专业介绍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含双聘院士1),教授(研究员) 11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 3人,讲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4人;高级职称占53.8%,博士占92.3%。经过多年的积累,本学科点在食品香料与食品香精、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的教学与科研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现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5年已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等科研项目100余项,现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项目50余项。

01食品香料香精

本研究方向研究重点是食品香料与食品香精,以天然香料提取技术、含硫香料制备技术、杂环香料制备技术、蛋白质酶解技术、热反应香精制备技术、食品调香技术、脂肪控制氧化技术制造技术为主要研究特色。

创立肉香味含硫化合物特征结构理论,奠定了我国3-巯基呋喃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使我国成为迄今为止能够生产此类重要食品香料的两个国家之一;实现高选择性、高转化率制造不对称二硫醚食品香料关键技术,产品占据了全部国内市场和约50%的国际市场,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顺应绿色制造潮流,依据肉香味形成机理,提出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理念,突破3项关键技术:一是酶解增香技术;二是脂肪调控氧化技术;三是液相热反应生香技术,奠定了我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以上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02 食品添加剂

本研究方向以绿色、安全、减排降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理念,紧跟国际研究前沿,开展新型食品添加剂精细加工、安全检测与控制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研究重点:(1)新型食品添加剂的生物或化学合成制备技术;(2)蔗糖酯类、硬脂酰乳酸盐类、氨基酸衍生物等非均相酶法转化的绿色合成技术;(3)酶制剂、天然生物防腐剂、生物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的研发及应用。

03 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

本方向围绕食品安全问题,开展高效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应用,研究重点为:(1)食品加工过程中原辅料、半成品、产品的有害物质检测;(2)食品及农产品中农药/兽药多残留检测技术及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

04 食品化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成分与食品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在采用气相色谱-吸闻(GC-O)、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等先进风味分析技术,对赋予食品特征风味的气味活性化合物进行鉴定及其形成途径的推断方面的研究,具有特色。

05食品加工与机械

以发酵技术、酶技术、定向化学改性技术、物理场强化技术、现代提取分离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高新技术集成研究为特色,尤其在物理场强化、集成技术的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06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研究果实采后衰老、病害机理及其调控措施,研究果蔬加工中品质控制的生物学和化学基础,以及药食同源、具有功能性食品用天然活性物质的植物资源的加工利用。

3. 导师介绍

孙宝国,男,19612月出生,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食品香料专家,太阳成集团tyc122cc副校长,本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食品添加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食品添加剂分会理事长、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合成香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

庞国芳,男,194310月出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太阳成集团tyc122cc双聘院士、国际公职化学家联合会(AOAC)研究导师和资深专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唯一的食品安全与检测领域院士专家。在农药兽药残留分析领域进行了多项开创性研究,提升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技术与监管水平,构筑了我国食品、农产品安全新屏障,对破解国外技术壁垒、扩大出口产生深远影响。

宋焕禄,男,19616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49月至20059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的食品科学与营养系的风味化学实验室(Flavor Chemistry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 Human Nutri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做访问学者。主要讲授《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原料学》及《食品风味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风味化学、食品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分析技术等。主持或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有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作为排名第二的技术负责人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199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本人为第一作者完成的论文近20篇。主编专著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曹雁平,男,19611月出生,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功能食品分会理事。讲授《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酶工程》、《现代食品化学》、《现代食品分离提取技术》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天然产物化学,和以高技术集成为核心的功能食品、食品风味配料、食品添加剂精细加工技术。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15项,其中包括973、科技攻关、科技支撑、科教兴市、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教改等项目。曾获部级新产品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0篇。主编《食品调味技术》、《食品调色技术》,参编《软饮料工业手册》等2部,专利3项。

王成涛,男,19694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太阳成集团tyc122cc太阳成集团tyc122cc副院长,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部院所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科技奖评审专家等。主要讲授《现代微生物与发酵技术》、《食品安全专题》、《食品发酵技术》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微生物与发酵技术、食品添加剂加工技术、食品安全等。主持或骨干参加国家973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重点项目等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8项; 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编《天然食品配料--生产与应用》、《发酵食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等专著2部,参编《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教材4部。

陈存社,男,196512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从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后出站。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工艺学》、《食品工业设备》、《食品分离与重组技术》、《计算机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1)微生物菌种育种保藏和菌剂生产技术。(2)食品的化学改性理论。(3)新型食品分离技术。主持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在研项目:工业微生物资源整理、整合和共享研究,食品快速分析方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EI收录4篇,参编专著3部,获得专利1项。

李秀婷,女,197010月生,汉族,工学博士,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营养支持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讲授《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功能性食品》、《食品储藏与保鲜》,《高级生物化学》、《酶工程》等课程。主要从事微生物与酶工程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及横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王静,女,19768月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一为功能性食品的生物制备及活性研究,研究方向二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等,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李丽萍,女,19645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 入选者。曾主讲功能食品概论”“食品贮藏保鲜果蔬采收处理技术。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贮藏加工、果蔬采后生理与技术、植物性功能食品。主持或参加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青年骨干基金等市级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60多篇,参编教材2部,参编著作2部。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3等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2等奖1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等。

4.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01 食品香料香精

与食品添加剂

孙宝国 院士、

王成涛 教授

30

左右

101政治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302数学二 811食品生物化学

复试专业课:食品科学综合(812微生物学和 813食品化学)

800《食品分析》,

大连轻工业学院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02 食品化学

宋焕禄 教授、

教授

03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

庞国芳 院士、

王成涛 教授

04食品加工与机械

曹雁平 教授、

李秀婷 教授

05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陈存社 教授、

李丽萍 教授

初试参考书目

食品科学与工程

811食品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张洪渊

复试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复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食品科学

与工程

812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月,第二版

沈萍等 主编

813食品化学

食品化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

王璋等 主编

800食品分析

食品分析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大连轻工业学院等

5. 联系人及电话:010-68984025宋焕禄老师、010-68985378王静老师。

二、应用化学

1. 专业名称及代码:应用化学(081704)

2. 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专业前身是精细化工专业,始建于1980年,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评为中国轻工总会部级重点学科,2002年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含双聘院士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主要研究方向有香料化学及应用、界面化学及应用、材料化学及应用等。已完成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4项、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01 香料化学及应用

香料化合物分子设计、香料化合物分子结构与香气关系规律研究、高附加值新型香料的合成、天然香料的分离制备和香成份分析、天然香精的生香规律研究、新型香精的研制及香精在日用化学品、食品、烟草、医药、材料中的应用。

02界面化学及应用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设计、特种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物理化学性质、表面活性剂在食品、洗涤剂、化妆品、油墨、造纸、农药、医药、油田化学品等领域中的应用;精细化工中间体、助剂等的合成及应用。

03 功能材料化学及应用

纳米材料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及应用、绿色助剂材料的设计与性能及应用,水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有机合成与先进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3. 导师简介:

孙宝国,男,19612月出生,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食品香料专家,太阳成集团tyc122cc副校长,本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食品添加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食品添加剂分会理事长、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合成香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主要讲授研究生课程:香料化学。

陈克复,男,1942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太阳成集团tyc122cc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副主任,教育部轻工与食品领域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轻纺工业专家,全国模范教师。1989年被轻工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华南理工大学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兼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太阳成集团tyc122cc双聘院士、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北京市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轻工食品、制浆造纸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十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近十项省部以上奖励。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论文260多篇,其中60多篇被SCIEI收录。申请发明专利近30项,13项授权。已培养了30多名博士,都已成为轻工科技界的优秀科技人才,目前在校博士生17名。

徐宝财,男,19638月出生,博士,教授。太阳成集团tyc122cc院长,北京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高校学术创新人才。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科技委常务委员;中国工程院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发酵工程科技委员;中国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会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科技部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评审专家、科技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精细化工》、《日用化学工业》、《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日用化学品科学》等期刊编委。从事表面活性剂、洗涤剂、食品乳化剂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计划等各类项目30余项。获部级奖励3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9部。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及中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各一项。主要讲授《表面活性剂化学》、《精细化工进展》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近三年所指导的研究生全部在研究机构或高新技术企业就业。

郑福平,男,19697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太阳成集团tyc122cc副院长,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北京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化工学会专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食用香精香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化学学会会员。讲授研究生课程:高等有机化学。主要研究领域:精细化工、香料化学等。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参加完成科研项目7项,其中包括八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九五科技攻关子课题1项、中国轻工总会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近三年指导的研究生在香料、制药等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就业。

辛秀兰,女,19678 出生,工学博士、教授。主要讲授《有机合成》、《现代有机合成》、《油墨工艺学》、《催化化学》、《绿色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水性油墨的制备及分析检测;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和有机中间体的合成等。曾于1999年和2004年留学乌克兰和俄罗斯各一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14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部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等项目。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本人为第一作者完成的论文20多篇。SCI收录刊物的论文6篇, EI收录1篇。主编《水性油墨》一书,参编两部书。近三年共带研究生4名,均已就业。

谢建春,女,1967年出生,理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天然食用香料的制备、天然香味活性成分的仪器分析分离。主要讲授《杂环化学》、《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分离科学与技术》、《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曾获太阳成集团tyc122cc本科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评为工商大学优秀教师。先后主持或参加省市级研究课题8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3项。省市级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项,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2项。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研究论文近40篇,核心期刊34篇,13篇为SCI收录,12EI收录。编著《现代香味分析技术及应用》,参编专著2部。申请中国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近三年指导的7名研究生均顺利毕业,主要在食品香精行业从事技术研发或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从事分析检验工作。

田红玉,女,19722月出生,理学博士、教授。主要讲授《有机合成》、《不对称合成》及《有机反应机理》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手性香料的不对称合成。主持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包括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项目等。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0多篇,SCI收录刊物的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及专著3部。近年来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面的工作。

韩富,男,197210月出生,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能及应用。主持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1项、太原市科技启明星计划课题1项,参加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或参加企业委托横向课题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3篇被SCI源期刊收录。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项。参编专著5部。主要讲授《胶体与界面化学》、《洗涤剂学》、《化学信息学》等课程。

刘玉平,男,19696月出生,工学硕士、副教授。主要讲授《化妆品技术与应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及《应用化学专业英语》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香料化合物设计、合成与应用,食品与天然产物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曾参与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等, 现主持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项、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SCI收录2篇,EI收录3篇,参编教材及专著3部。

4.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01香料化学及其应用

101政治; 201英语; 302数学二; 814有机化学

复试专业课:

815化工原理或814有机化学

1、分析化学

02界面化学及其应用

03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2、复试科目中没考的另一门

初试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及代码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814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鸿宾

复试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复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应用化学

814有机化学

815化工原理

《有机化学》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鸿宾

化工原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谭天恩

           

5. 联系电话: 010-68984587 田红玉老师、010-68985382韩富老师

. 生物化工

1. 学科名称及代码生物化工(081703

2. 学科介绍

生物化工学科结合我校在轻工行业的传统优势,突出学科交叉,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活性物质的构效关系、代谢机理和生物学功能,开发安全、高效食品/化妆品功效添加剂及其产品,实现食品发酵、绿色化工、资源能源等领域的高效生物催化与转化,是太阳成集团tyc122cc重点建设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博士学位11人。承担国家、省级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毕业学生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从事科研开发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就业率100%

研究方向有: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分离工程,化妆品生物技术、生物转化与催化。

01. 食品生物技术

研究特色生物活性成分的代谢调控机理,开发安全、高效的食品功效添加剂和功能性健康食品。包括绿色高效生防菌剂制备的理论与技术;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鉴定和以生产功能食品添加剂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现代工业发酵技术;食物源天然功效因子的高效生物转化技术。

02. 生物分离工程

以高速逆流色谱为核心的分离纯化技术以及与其它现代提取分离技术的集成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天然植物、中草药、新型食品营养资源的活性功能成分的高效利用,为新型天然药物、新型功能食品和化妆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03. 化妆品生物技术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皮肤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技术,研究植物功效添加剂、中草药养生护肤品配方技术、化妆品感官、功效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化妆品行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化妆品原料、产品禁限用物质标准;化妆品风险评估及快速检测方法等。

04. 生物转化与催化

采用基于微生物和酶的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技术原理,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实现食品、化工、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中的高效生物催化与转化。

3. 导师介绍

曹学丽,女,196710月出生,理学博士,教授。主要讲授《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生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技术》等课程。主要从事以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为核心的新型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研究及其在植物活性成分分离方面的应用,现任国际逆流色谱学术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主持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共20余项;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等国外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SCI收录26篇;主编出版《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1项。近三年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7名,成绩优良,其中1名被评为校学术之星,就业情况均良好。

廖永红,女,1965年出生,教授,1993年获发酵工程硕士,现任太阳成集团tyc122cc生物工程系主任、党支部书记,教授,一直从事食品发酵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及产品》、研究生《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及生物转化与催化;包括:1、食品添加剂的生物转化制备技术;2、优势传统食品发酵技术及风味影响研究;3、食品发酵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现主持、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企业联合项目5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102011获教育部和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行业活动和企业联系广泛,任国家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专家,中国轻工联合会资源综合利用专家,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近三年指导的毕业研究生均留在北京企业和研究院所就业。

王友升,男,1976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食品生物技术学科团队负责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食品贮藏与保鲜》以及研究生课程《代谢工程》、《食品安全》等。主要研究方向:(1)酵母细胞衰老与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理;(2)基于系统生物技术的天然防腐、抗氧化剂的制备;(3)食品品质控制的理论与技术。在食品品质控制与生物防治等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并证明调控生物拮抗菌活力的关键营养因子。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6篇。已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参编著作2部。近三年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就业率100%。

任清,男,1969年生,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其美容保健功能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4部,授权和申请国家专利5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12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北省教委一等奖各一项。近年来,主要从事天然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生物学功能研究,研发的微生物酵素和燕麦化妆品、功能食品6个系列共40余种产品已经实现商业化生产。

徐春明,男,1978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分离提取。目前从事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性食品和植物细胞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工作,曾参与了农业部948 项目;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西部行动高新技术项目;863子课题;十五攻关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9 篇,其中SCI 收录5 篇、EI 收录1 篇、核心期刊10 篇。

王凤寰,男,1978年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主要从事微生物基因工程与代谢调控在食品、化学品及酶制剂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8639737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曾获亚洲生化工程青年科学家优秀论文奖、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4.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01 食品生物技术

101政治;

201英语;

302数学二;

816生物化学

817微生物学

818普通生物学

02生物分离工程

03 化妆品生物技术

04 生物转化与催化

考试参考用书

学科名称

考试科目

考试参考用书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作者

初试

816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三版, 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镜岩

复试

817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沈萍

同等学历加试

818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顾德兴

5. 联系电话: 010-68988710 廖永红老师

.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专业名称及代码: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2. 学科介绍

太阳成集团tyc122cc环境学科始建于1979年,自1982年起招生硕士研究生, 2005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现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环境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后经历教师占85%。多年来先后承担完成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6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

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化学

2.研究方向

 

01 水污染控制

以环境微生物及水污染生物控制技术为主要方向。共承担完成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5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七项。

02 大气污染控制

以城市大气环境典型污染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研究10余项,荣获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03 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

致力于城市有机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以及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以及相关国家标准编制;承担了多项政府或企业委托的清洁生产审计任务,。

04 环境生态

重点研究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包括绿地对降尘的吸附效应。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等。获得2007年度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称号。

05 环境化学

以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的研究、地面水富营养化的预警、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新型环境友好型催化剂的研究为主要方向。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其他项目。

3.导师介绍

汪苹,女,1953年出生,教授,1999年被授予北京市跨世纪人才称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废水生化处理技术及反应器、清洁生产与规划管理等。主持完成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30多项,包括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轻工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另外还主持完成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政策多项。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发明专利两项,两项成果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一项技术被列入国家环保最佳实用技术。发表论文80多篇, SCIEI收录3篇。主编与参编专著7部。

钱枫,女,196210月出生,教授。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环境工程学科建设负责人,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分会理事,北京市人事局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污染控制。曾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 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以及其他各级奖励多项。近年所带研究生就业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清华环境规划研究院、西门子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机械设计研究院,中日环境友好中心,国家气象局等。

田媛,女,19622月出生,甘肃兰州市人,教授。环境科学学科建设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水环境、污染生态学等。主持或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有15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部97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曾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奖3项,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本人为第一作者完成的论文40多篇。发表在荷兰、英国、美国等被SCI收录刊物的论文6篇,发表在EI收录刊物上的论文6篇。主编教材及专著4部。近年所带研究生就业于广西省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园林绿化公司、北京多元水务、平谷环保局等。

高丽华19617月出生,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友好型催化材料、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新型重金属离子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基础研究。曾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专项资助基金项目1项。在Chem.Mater., Inorg.Chem., J.Phys.Chem.B., Euro.J.Inorg.Chem.,等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近50篇被SCI收录,部分论文被国外同行引用近100余次;参编学术专著2部;申请专利1项;曾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3年来, 所带的研究生约有2/3在与环境相关的检测部门工作。

李汉平,男、19617月生于湖北武汉,工学硕士,副教授。长期从事清洁生产方向的研究;先后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及有关部委科研项目6项、国际合作项目先后共28项(次)、其他项目约30项;主持起草行业强制性标准(职业安全健康设计规范)1部、参与起草国家标准(清洁生产及清洁生产审核)3部、参与起草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标准)1部、参编著作5部、参译著作1部、发表论文30余篇。近三年所带研究生就业去向:中海石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正丰易科环保技术研究中心等。

任连海,男,19719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成套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主持2项国家标准编写,北京市教委项目1项。参加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科技攻关项目多项,近2年平均年科研经费25万元。主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学术著作2部。已发表和已接受学术论文25篇。已毕业研究生去向分别为遵义市城管局、清华大学环境系固体所科研助理。

孙迎雪,女,1973年生于甘肃天水,工学博士,副教授。天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深度处理理论与技术、再生水回用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曾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北京市科委等地方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30余篇。主讲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学和环境化学等课程。

姚志良,男, 198012月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工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太阳成集团tyc122cc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能源与环境、大气污染与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6项。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保部、北京市环保局以及国际合作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3篇。

张艳萍,女,1971年出生于河南安阳,工学博士、副教授。主要讲授《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原理》、《环境经济学》等课程。研究领域为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及污泥的生物处理技术。有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参加完成科研项目9项,其中包括国家环境保护局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近年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

4.考试科目

1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导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01水污染控制

张艳萍 副教授

冯旭东 副教授

副教授

101政治;

201英语;

302数学二;

815化工原理

818环境学导论

02大气污染控制

姚志良 副教授

03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

李汉平 副教授

任连海 副教授

04环境生态

孙迎雪 副教授

05环境化学

高丽华

初试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初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815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谭天恩

复试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复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818环境学导论

环境学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何强

5. 联系电话: 010-6898547368985334 钱枫老师、任连海老师

.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工程硕士)

1. 专业名称及代码:化学工程(430117

2. 学科介绍

我校招收的化学工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本科毕业生报考全脱产的专业硕士;(2)本科毕业3年以上的在职人员(不脱产)攻读工程硕士。

3. 主要研究方向

01 精细化工

香料化学及应用工程、材料化学及应用工程、界面化学及应用工程、药物中间体合成工程、精细化学品分析测试技术等。尤其在食用香料香精、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已形成鲜明特色。

02 生物化工

食品添加剂的生物转化与利用、发酵工程及工艺技术、食品贮藏保鲜技术、天然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其应用、功能性化妆品和功能性健康食品开发等

03 食品化工

食品香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化学、食品加工与机械等。尤其在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形成特色。

04 环境化工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工程、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工程、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城市环境生态、环境化学、环境生物技术。

4. 招生与培养

1)专业硕士(全脱产,学制为2-4年):主要招收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814有机化学复试科目:食品科学综合(812食品微生物学和813食品化学)或814有机化学或817微生物学或818环境学导论

2)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不脱产,学制为3-5年),报考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20097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2011731前工龄满3年; 20097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获学士学位后工作经历虽未达到3年,但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2012731日前工龄满4年;③ 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4年以上工龄,2012731日前工龄满4年。报考条件如有变化,以上级部门的规定为准。

第一阶段:参加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考试)GCT主要测试考生的基础和综合素质;“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05年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GCT网上报名时间一般为7月上、中旬,10月份进行GCT考试。请关注各省市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网站的具体安排。

第二阶段:达到我校 GCT录取分数线(基本为GCT全国联考划定线)的考生,请持本人身份证、GCT成绩单和我校《工程硕士第二阶段考试通知书》来我校报名,申请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GCT成绩有效期2年。

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由笔试与面试组成,主要考核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从事该专业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潜在素质。笔试科目:815化工原理 (参考书目:《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谭天恩等) 814有机化学参考书目:《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高鸿宾)。

5. 联系电话: 010-68985235 申亚丽老师,传真:010-68985576

请关注太阳成集团tyc122cc研究生部网站www.btbu.edu.cn /cms/,相关信息会在此公布,恕不通知到个人。

Baidu
sogou